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.
    arrow right
    arrow right
    关闭

    2025届毕业生专访 | 在岁月的意外里长成自己

    学校新闻

    2025 年 08 月 01 日

    15 : 29

    2025届大学生专访 | 在岁月的意外里长成自己

    在广州耀华,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历程都充满了意外与惊喜的蜕变。

     

    有人意外地走上学生会长的岗位,揽起重任,却发现自己竟然扛得住,甚至慢慢喜欢上了实现大家共同成长的责任感;也有人怀揣着对无人机的纯粹热情,开启了学校外围的社团活动,一次偶然中坚持下来,学会了淡定处理各种状况,享受着探索的快乐。

     

    Sylvia曾子原谅Sam王子川就是这样的年轻人。他们在广州耀华度过了充满挑战与欢笑的校园时光,摸索出自己独特的成长表格,也逐渐成为了他们自己从未想象过的样子。

     

    以下,就是他们的故事。

     

    学生会长

    Sylvia是个学生会长,非典型的学生会长。虽然也有模仿前辈的那种沉稳和权威感,但总感觉还是一副大咧咧的样子,不太像「学姐」。
     


     

     

    说起来,加入学生会这件事,从最开始就好像是个美丽的意外。

     

    “十一年级的时候,当时我记得很清楚,老师问谁要参加学生会,我以为就是开个玩笑。然后我想,既然问了,那我就举手了,原来我也不吃亏,结果现在就做到了。”

     

    Sylvia对学生会的朦胧好感,其实源于之前一个学年在宿舍委员会的工作经验。当时住宿生每个月都有一些活动,什么寻宝游戏、春日游园会、新年晚会之类的。宿舍委员会负责的就是策划和主办这些活动。

     

    Sylvia和宿舍的同学、老师们在一起

     

    “我还小,虽然很多压力也不是我扛着,我主要就是给点子和执行的,觉得这样策划活动还挺有趣,所以问我们谁想去学生会的时候我就报名了。”

     

    进了学生会之后,Sylvia才发现和宿舍委员会有一个最关键的区别:根本。

     

    “宿舍老师那边有资金,每次搞活动都会找我们。但是在学生会的话,学校不会给我们太多,我们至少可以赚到钱。”

     

    能找到钱,直接决定了能办成什么规模的活动。说来也巧,“找钱”对西尔维娅来说并不陌生,她从八年级就开始主修商科了。

     

    到了十年左右,商科的学生就会接触到强制一个月的跳蚤市场项目。学生可以组成三到四人规模的小型「公司」,在中学教学楼内销售货品或者提供服务,还要给学校交租金、交税。

     

    “一开始要先做一个文档,介绍一下你要做什么、后续想采购哪些东西,都要详细记录下来。比如成本是多少、卖出是多少,这些都要上市来,到时候要给老师看。”

     

    民以食为天,绝大多数的「公司」都选择了在校内卖零食。为了在这部电影红海里吸食,势必需要一些策略。

     



    家长、师长、同伴

     

    “我们有一段时间卖冰淇淋,让走读的组员用保温箱把货带进来。文化周的时候也卖花,支持校外的同学给校内的买,也可以给老师买。都卖大家零食的话,我们想比其他组卖得更多,就只能空出的时间也出摊。然后还提供货运服务,做了一些捆绑式营销。当时挺成功的,我看到老师给的一份交税的统计表,我们组交税是最多的,营业额肯定也是最高的了。”

     

    在整个跳蚤市场活动期间,Sylvia 逐渐找到了一个类似「项目经理」的角色,负责推进进度往前走。不知不觉,她也开始带着大家往前走。

     

    “我之所以想成为领导,是因为最开始没有人做这件事。但如果没有人做这件事情,就可能导致它最后的结果让我不如意。那我还不如把这件事掌管在自己手上,尽量让回归到正轨上,才能走得好一点。”

     

    怀着这样的心情,西尔维娅最终成为了一个非典型的学生会长,开始承担起那份重量和斡旋的压力。

     

    “上一届留了一点钱给我们,所以我们有了启动资金,学长他们真的太棒了。但其实每届会长上任的时候都会预设钱一定要撑到毕业舞会的,那是非常大的开支,所以任何活动都是要节约地去花的,我要一步一步地算,花出去的钱一定会回报。”

     



     

    到了学期的下半段,Sylvia也开始去写企划书,找赞助商,联系家委会,和学校密切沟通,保证资金链的稳定性。还好,在成功举办毕业舞会之余,Sylvia和她的班子也不稳定下一届留下所需可观的启动资金了。

     

    自己居然也一眨眼长成了这样能干的学姐,马上要去美继续学习商科,Sylvia点亮的时候还有些严重,眼睑也一下子红了。

     

    “我一开始其实有幻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长期待子,所以既然机会都到了这了,那我就试一下。我一开始其实还挺胆怯的,但我觉得耀华给了我很多锻炼领导能力的机会,如果我在其他学校,可能就是一个小透明吧……我觉得耀华就像一个安全屋一样,把所有权归属得非常好。都非常在乎你,都会知道你的名字。”

     

    即将卸任的学生会长最后分享了她在招新时比较看重的部分。

     

    “积极性、责任心、创意能力,这些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。我可能不是看你的学习厉不厉害。一个优秀的成员是把活放在眼睛里的,能够把这件事落实好、做到行动,能够时不时地给出一些想法。我非常喜欢这样的人。”

     

    软件社团创始人

    在广州耀华,有的提案更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,有的提案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实践者,鼓励他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完成一个项目,为社区带来变化,在学期的成果做出汇报。
     

    毕业典礼上,Sam、Sylvia、Sandy分别获得颁奖一至三等奖项目

     

    山姆转学来到广州耀华时,就曾经申请喷射的机会,设立起刚刚在上方的无人机社团,利用每周的CCA(Co-CurratoryActivities)时间活动。但是,在期末完成之后,这个社团展示还一直持续了下去,直到山姆开始忙着大学申请。

     

    “当时涉及到大家的奖学金申请,我在演讲的时候把课程设置都给写好,有一个表格,一个学期15次课,写了课程介绍。后面每个学期就按照那个来。第一年还办了一次比赛,学校当时有一些龙门架,但是水平都不太好,比不了速度,谁能穿越过去就已经很好了。”

     

    无人机是一个相对新兴且小众的爱好,社团的起步并不容易。

     

    “我记得CCA都在周二,每周二要弄到很晚才回家。有的同学不架听指挥,我让他们轮流动力,结果耐不住的直接就飞了,后面山上还丢过几回。有一个我帮他出去捡,找到了好久没找到。我会帮他们调试,摔坏了我也帮他们修,后面那学期末我还教了维修的部分。”

     





    无人机与3D打印的探索无一不展示Sam对机械工程的热爱与追求

     

     

    由于社团同学的流动性比较大、水平也参差不齐,每到新学期开学都必须从头再教一遍,也很难办起一些规格的活动。Sam提起时虽然说感到有些无奈,但他仍然一直稳定地面对这个意外和变化的人,怎样都没关系。

     

    这样的经历也不是第一次了,Sam 希望来得更加熟练的淡定和兜底。

     

    “印象比较深刻的其实是之前一次商科的竞赛。当时我们是三人小组,小组长本来是另一个同学,但是中途突然退出了,另一个组员就情绪比较崩溃,因为我们准备了挺久了。我当时比较紧张,就赶紧联系辅导老师,然后把第二天的演讲重新过去一遍。”

     

    虽然大学专业选择了工程机械,但Sam并没有刻板印象里的那样理科男,IG阶段时选了很多课程,文科、理科、商科、艺术,涉足猎广泛,全面开花,也拿了好几十份预算。毕竟每门课的老师,都是老师的体验啊。Sam笑称自己当时选课「有些抽象」,但语气听起来不太靠谱。

     

    “爸爸妈妈也挺支持的,他们就让我多尝试一下,这样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视力嘛。他们对我的成绩什么都不怎么管,对我乱七八糟的爱好太支持了。我爸还有点像玩伴,小时候他天天陪我出去玩航路因为,模要专门开车带我去飞场,再帮我飞机捡什么的。”

     






     

    兴趣广泛且都不是浅尝辄止,坚持、自律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……Sam一起“标签”很多

     

   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广州耀华,Sam说,那就是阻碍。至于自己来到广州耀华后的变化,长高了二十厘米是最显着的,疫情的时候吃得比较胖、现在运动多了也瘦下来了,这些都是外观上的不同,但内核有没有变呢?Sam觉得有点不知道。

     

    “我当时可能比较内向,虽然我现在也不是很外向的一个人,但是我觉得我现在比较乐意和别人交流。打个比方,我骑车到山地公园,认识一些其他骑友,大部分时候都会主动跟他们聊天。我感觉我的交流能力有提升,性格也有一些变化吧,欣赏上其实感觉不出来,但我爸说我变化很大。”



     

    结语

    然而成长总是这样悄然至极。Sylvia 和 Sam 在广州耀华找到了各自的勇气和担当,也将这样不可思议的礼物揉进了不断进化的自我采购。

     

    未来拓展与宽广,愿他们带着广州耀华给予记忆与养分,继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自由而坚定地前行。